人人升学

小升初/初升高/高考志愿/职校招生

双减后线上培训收费合理吗

关于“双减”后线上培训收费是否合理,需结合政策规定、地区差异及机构类型综合判断,具体分析如下:

一、政策框架与标准 非营利性机构定位

双减政策将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明确为非营利性机构,其收费需纳入政府指导价管理,由地方制定基准价和浮动幅度。

收费标准规范

课程时长与单价 :标准课程时长为30分钟,线上课程单价通常为20元/课时·人次,部分机构可能上浮不超过10%。

收费上限 :单次收费不得超过3个月或60课时,且总金额不得超过5000元。

二、地区差异与执行标准

政府指导价差异 :不同省份对基准价和浮动幅度有不同规定。例如:

广东 :实行政府指导价管理,具体标准由省级部门制定;

浙江 :通过第三方托管和风险储备金机制规范预收费;

北京 :此前要求每课时不超过22元,但政策调整后可能有所变化。

课程时长折算规则 :若实际课程时长超过标准(如45分钟),需按比例折算为标准时长收费。

三、合理性判断依据 机构定价透明度

合理的收费应公开透明,避免以“师资力量”“课程内容”等模糊概念变相提高收费。

家长支付能力与负担

政策强调减轻家庭经济负担,因此收费标准需结合当地经济水平和民生需求制定。

风险防控机制

通过第三方托管、风险储备金等方式,降低“退费难”“卷钱跑路”风险。

四、建议与注意事项

家长选择建议 :理性对比机构资质、课程内容及收费标准,优先选择备案齐全、评价良好的机构。

合同条款审核 :签订合同时注意退款条款、课程变更规则等细节,保留维权依据。

关注政策动态 :各地政策存在差异,需以当地最新文件为准。

综上,双减后线上培训收费的合理性需在政策框架内,结合地区执行标准及机构自律情况综合判断。家长应通过正规渠道了解本地具体规定,避免因信息不对称导致权益受损。

人人升学
小升初/初升高/高考志愿/职校招生
加入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