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机构暂停营业时能否退费,需根据具体情况结合合同条款及法律法规判断,主要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一、机构主动停止办学 因自身原因停业若培训机构因资金链断裂、资质问题、违规操作等自身原因被迫停业,通常需退还已收取的学费。例如:
无证办学被查后,教育部门责令停业并限期退费;
师资变动或课程内容严重缩水导致无法继续教学。
主动申请终止合同机构可依据合同条款主动解除合同,退费比例通常按已上课时程扣除未上课部分。例如:
学员因个人原因退课,机构可能扣除10%-20%手续费后退还剩余费用。 二、学员主动退学 不可抗力或重大变故因自然灾害、政策调整等不可抗力,或家庭重大变故(如疾病、录取等),学员可依法要求退学退费,机构需扣除5%手续费后处理。
个人原因退课若因学员自身学习进度、兴趣改变等主观原因退课,机构可能按合同条款扣除部分费用后退还。
三、法律法规保障 消费者权益保护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机构未履行合同义务时,学员可要求全额或部分退款,并可主张利息补偿。例如:
宣传与实际师资不符、课程内容严重缩水等情形;
机构突然停业、频繁更换教师导致教学中断。
合同条款的约束力退费比例、流程等具体条款以合同约定为准,但若存在格式条款显失公平(如“霸王条款”),法院可依法认定无效。
四、维权建议 查看合同细节重点关注退款条款、违约责任、争议解决方式等,保留沟通记录作为证据。
及时投诉或诉讼通过教育部门、市场监管部门投诉,或向人民法院起诉,要求机构履行退款义务。注意保留缴费凭证、课程录音等证据材料。
关注资产清算程序若机构破产,需通过破产清算程序主张债权,但可能只能按比例分配剩余财产。
注意 :退费时效通常为3年,超过时效可能丧失诉讼权利,因此建议尽早处理退费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