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当前农业农村部及各地政府的相关政策,农民参与培训的渠道和形式多样,且覆盖范围广泛。以下是具体信息整理:
一、培训类型与对象 农业经营管理类针对农业企业经营者开展,提升经营管理及市场开拓能力,例如“农业经理人”班。
返乡入乡群体专项培训 院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返乡人员,重点补齐农业知识短板,增强创新创业能力。 科技与产业特色培训科技之冬等专项培训,涵盖现代化农业技术、农产品加工、生态保护等实用技能。
地方特色培训,如泰安市以“稳粮油、保供给”为主题,开展生产管理、防灾减灾等实践指导。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 海宁市通过“海宁园丁”“海宁薪农匠”计划,培育30名高素质农民及824名实用人才,支持创业带动就业。 二、培训方式与时间 线下集中培训农业局、科技部门或乡镇政府定期组织,如2025年泰安市春季大培训、省现代农业培训中心冬春线上大培训(1月16-18日)。
部分培训需提前咨询当地部门报名,例如冬闲期间的科技培训。
线上培训 通过职业农民协会、农业技术服务平台等开展,适合无法到场的农民,如省现代农业培训中心的线上课程。 三、政策支持与收益 免费或低成本培训多数培训项目免费,部分专项培训(如科技之冬)不收取费用。
农民工可申请职业技能培训补贴,创业还能获得小额担保贷款。
培训成果转化 培训后通过考核可获得结业证书,部分项目直接对接就业岗位,例如“海宁薪农匠”学员创业成功率显著提升。 四、参与方式建议关注当地农业局、乡镇政府或农业部门官网,了解最新培训计划。
通过职业农民协会或技术服务队报名,部分项目需结合产业需求定制。
创业者可优先申请工会组织的职业技能培训及创业补贴。
综上,农民参与培训的渠道丰富且政策支持力度大,建议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合适的培训类型,并充分利用冬闲时间提升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