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升学

小升初/初升高/高考志愿/职校招生

被诱导培训贷款违法吗

诱导进行培训贷款的行为可能涉及法律风险,具体违法性需结合行为性质和后果综合判断,主要涉及以下法律问题:

一、诈骗罪与合同诈骗罪

虚构培训项目或高薪就业承诺

若培训机构以虚假培训项目、高薪就业前景为诱饵,诱导学员签订贷款协议,可能构成诈骗罪。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者,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者,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隐瞒贷款风险

若机构隐瞒贷款高额利息、复杂还款规则或强制提供个人信息,导致学员在不知情或被误导下签订合同,可能构成合同诈骗罪。根据《刑法》第一百九十三条,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金融机构贷款数额较大者,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罚金。

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违规

虚假宣传与知情权侵害

机构若通过夸大宣传、虚假承诺(如“免息”“分期无忧”)诱导贷款,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条,需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

强制交易与霸王条款

以暴力、威胁手段强买强卖培训服务,或设置霸王条款(如“不签合同不就业”),可能触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四条,需赔偿损失。

三、其他相关法律规定

套路贷关联犯罪 :若涉及P2P贷款机构合作,可能涉及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诈骗等犯罪,需根据具体情节定罪处罚。

证据保留与维权途径 :受害人可通过报警(公安机关立案侦查)或诉讼(法院撤销合同)维护权益,需保留通信记录、转账凭证等证据。

总结

诱导培训贷款若涉及虚构宣传、隐瞒真相或强制交易,可能同时触犯刑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需根据损失金额和情节严重性判断是否构成犯罪。建议遭遇此类行为时,及时收集证据,通过报警或法律途径维权。

人人升学
小升初/初升高/高考志愿/职校招生
加入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