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机构哄骗学员签订贷款合同是 违法 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培训机构在招生过程中故意隐瞒贷款的关键信息,如高额利息、复杂的还款方式、潜在的违约责任等,使学员在不知情或被误导的情况下签订贷款合同,这种行为属于欺诈,是违法的。此外,如果培训机构与贷款机构勾结,通过虚假宣传、夸大培训效果等手段,骗取学员签订贷款协议,同样涉嫌违法,侵害了学员作为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与公平交易权。
具体来说,培训贷本质上属于诈骗行为,受害人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涉嫌诈骗的,一切由司法机关去处理,通过事实证明到法院去起诉培训机构的违法行为,从而来维护自身的权益。遇到上述情况,当事人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进行维权:
向当地派出所报案,提供相关的证明,说明缘由经过,有助破案。
向有关部门反应情况,这都是工商监管局监管力度不够,失职的表现。
通过当地电视媒体进行曝光报道,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此外,如果培训机构假借“助学贷款”的名义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式对大学生进行诱导宣传,使学生陷入错误认识,与网贷平台签订了贷款协议,培训机构的行为则构成欺诈,受欺诈方有权请求有关机关对该协议予以撤销。
综上所述,培训机构哄骗学员签订贷款合同不仅违法,而且涉嫌诈骗,学员可以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