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当前教育部门的工作部署和公开通报,学科类培训机构的监管检查仍在持续进行中,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常规检查与专项治理 假期专项检查多地教育部门在寒暑假期间开展联合专项检查,重点严查“隐形变异”学科类培训、消防安全隐患等违规行为。例如,芜湖市寒假期间检查303个次机构,发现51个违规事项;龙岩市五一期间联合多部门核查3家学科类机构,查处4家持证机构法定节假日违规培训。
线上培训规范教育部持续开展线上学科类培训巡查,打击虚构合作诱导消费、隐形收费、虚假宣传等问题。例如,北京、朝阳等地区通报了多起线上机构违规案例,涉及提前招生收费、课程内容不规范等。
二、问题整改与长效管理 问题整改跟踪检查发现的问题均要求机构限期整改,部分无证机构被直接关停。例如,永定区检查8家机构,发现1家托管机构违规学科类培训后要求其停止相关行为;朝阳区通报一起个人名义违规开展线下培训案例后,责令退还费用并清退场地。
长效机制建设通过建立家长端APP购课监管、资金监管等机制,从源头上规范校外培训行为。例如,龙岩市提醒家长使用“校外培训家长端”APP购课,保障合法权益。
三、技术手段与部门协同 大数据与信息化监管部分地区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培训机构招生、收费、师资等进行全程监控,提高监管效率。例如,北京、上海等地通过信息化平台核查机构资质和课程内容。
跨部门联合执法教育、市场监管、消防等多部门联合开展专项检查,形成监管合力。例如,芜湖市检查中涉及教育、消防、公安等多部门协作;朝阳区“双减”专班联合执法查处违规案例。
总结学科类培训机构的监管检查是一个动态过程,既包括针对违规行为的专项治理,也包含日常规范管理。建议家长关注教育部门官方通报,理性选择培训机构,并通过家长端APP等渠道保障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