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职高生是有赋分制度的 。赋分制是为了平衡不同学科之间的难度差异,确保选考不同科目的学生在分数上具有可比性。具体操作上,赋分制是根据考生的卷面成绩在全省(或直辖市、自治区)该科目的排名来确定最终得分。例如,选考历史的考生,其最终得分是根据历史考试成绩在所有选考化学的考生中的排名位置来确定的。
赋分制的计算方法通常如下:
等级划分 :考生的原始成绩按照从高到低分为A、B、C、D、E五个等级,各等级人数所占比例分别约为15%、35%、35%、13%、2%。
赋分区间 :每个等级对应一个赋分区间,例如A等级的考生赋分区间是100-86分,B等级是85-71分,C等级是70-56分,D等级是55-41分,E等级是40-30分。
线性插值 :根据考生在该等级中的具体位置,在相应的赋分区间内进行线性插值计算,得出最终的赋分成绩。
这种赋分制度能够更准确地评估考生的职业技能水平,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同时,它也能够促进教育公平,让选择不同组合的考生在较公平的环境下竞争。
因此,对于新高考职高生来说,赋分制度是存在的,并且对他们的考试成绩有一定的影响。建议职高生在选择科目时,可以综合考虑自己的兴趣和职业规划,同时了解赋分制度的影响,以便更好地制定学习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