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升学

小升初/初升高/高考志愿/职校招生

培训机构会被开除吗

培训机构作为教育服务提供者,其运营主体性质与普通企业存在本质差异,因此“开除”这一表述在法律上并不完全适用。以下是具体分析:

一、培训机构与劳动者的法律关系 合同性质

培训机构与学员之间通常签订服务合同,属于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法律关系,而非劳动关系。学员支付费用以获取教育服务,机构提供专业培训。

解除合同情形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劳动者(学员)或用人单位(机构)可在特定情形下解除合同:

学员可单方面解除合同(如提前三十日书面通知或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

机构可依法解除合同(如学员严重违反规章制度、失职等)。

二、培训机构可能面临的处理方式 民事责任

若机构违反合同约定(如不退费、提供虚假宣传),学员可通过协商、投诉或诉讼要求退款及赔偿;

涉及诈骗等刑事行为的,可能追究刑事责任。

行政监管措施

教育部门可对违规机构进行警告、罚款、责令停业整顿等行政处罚;

严重违规者可能被吊销办学许可证或限制从业资格。

刑事责任

仅当机构涉及诈骗、虚假广告等刑事犯罪时,相关责任人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

三、特殊说明

学科类培训机构改革 :2023年后,各地不再审批新的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现有机构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但此改革不涉及对已注册机构的取缔;

教师违规处理 :教师若存在严重违规行为(如组织有偿补课),可能被开除并撤销教师资格,但这是针对教师个人的处罚,不涉及机构整体。

综上,培训机构不会因学员退学或投诉而被“开除”,但可能因违规行为受到行政处罚或承担民事责任。建议学员与机构签订合同时明确退款条款,并保留维权证据。

人人升学
小升初/初升高/高考志愿/职校招生
加入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