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高出现校园欺凌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以下是一些主要原因:
学生自身因素 :心理发展不成熟 :中职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情绪波动大,自我控制能力较弱,容易冲动行事。他们的价值观尚未完全形成,缺乏正确的是非判断能力,可能会将欺凌他人视为一种“勇敢”或“有面子”的行为。
不良行为习惯 :部分学生入学前就已养成了长期的不良行为习惯,如打架斗殴、抽烟喝酒等。这些不良习惯在校园中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遏制和控制,就会继续滋养蔓延,导致不良习惯转化成恶习,滑向校园欺凌的边际。
缺乏法律意识 :许多中职学生不知法、不懂法,对相关的法律知识知之甚少,不清楚欺凌行为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主观认为只是同学之间的小打小闹现象,从而因小变大,逐渐失控。
家庭因素 :家庭教育方式不当 :一些家庭对子女的教育方式多以辱骂、讽刺、动手打骂等方式教育,甚至还有部分家长仅是因自身情绪不顺而打骂子女。长此以往,学生则会受其影响,认为打骂行为是正常现象。
过度溺爱 :在一些家庭中,父母对孩子过度宠爱,孩子的要求不管合理与否都会被满足。这可能导致孩子缺乏规则意识和责任感,从而在学校中表现出攻击性行为。
学校环境因素 :管理监督不足 :学校的管理工作如果存在漏洞,就很难及时发现和制止校园霸凌行为。例如,在校园的一些监控死角、课间休息时间或者体育活动时,老师的监管可能不到位,这就为霸凌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
德育教育缺失 :学校的德育工作对于学生的品德培养至关重要。如果学校在品德教育方面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学生就很难深刻理解尊重、友善等价值观的内涵,从而缺乏对他人基本的同理心,意识不到霸凌行为对他人造成的身体和心理伤害。
社会环境因素 : 暴力文化的影响 :如果社会存在着暴力文化,就会让一些孩子认为暴力是一种正常的解决问题的方式。社会上的不良信息也会对孩子产生负面影响,比如电视剧中的打斗场景、网络上的暴力游戏等,都容易让孩子形成暴力的思维模式。 建议要有效减少职高校园欺凌现象,需要从多方面入手:
加强学生教育 :注重学生的心理辅导和品德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改善家庭环境 :家长应采用科学的教育方式,避免过度溺爱和暴力教育,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情绪管理能力。
完善学校管理 :学校应加强管理监督,建立健全的举报机制,及时发现和制止校园霸凌行为,同时加强德育教育,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和同理心。
净化社会环境 :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社会环境,减少暴力文化对孩子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