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机构中介是否违法,取决于其具体行为是否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以下是一些可能的情况:
合法行为 :如果培训机构中介只是正常提供信息或服务,没有违法违规行为,那么它们的行为就不构成犯罪,但可能需要承担民事责任,例如违约责任或赔偿损失。
欺诈行为 :如果培训机构中介在业务活动中存在欺诈、隐瞒重要信息、协助违法交易等行为,可能构成犯罪,如诈骗罪、合同诈骗罪等。
未经许可经营 :根据《就业促进法》《民办教育促进法》等规定,从事职业中介、职业技能培训,应当取得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的行政许可。未经许可擅自开展这些业务的行为是违法的,并且可能会受到劳动行政部门或其他主管部门的处罚,包括关闭机构、没收违法所得和罚款。
虚假宣传 :如果培训机构中介在广告宣传中明确表示包就业,但实际上并没有能力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就业,或者提供的就业机会与宣传不符,这种行为可能违反《广告法》相关规定,构成发布对教育、培训的效果作出明示或者暗示的保证性承诺的培训广告的行为。
套路贷 :如果培训机构中介与P2P网络贷款机构合作,对培训者进行借贷,且存在欺诈行为,受害人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公安机关认为要追究刑事责任的,就会立案侦查。
综上所述,培训机构中介是否违法需要根据其具体行为来判断。如果存在违法行为,受害者可以通过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向法院提起诉讼等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建议在选择培训机构时,仔细了解其资质和信誉,避免陷入不必要的法律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