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教育部等十三部门关于规范面向中小学生的非学科类校外培训的意见》(教监管〔2022〕4号),培训机构 不得一次性收取或以充值、次卡等形式变相收取时间跨度超过3个月或60课时的费用,且不得超过5000元 。此外,教育部也明确表示,校外培训机构不得违规提前预收培训费,且预收费管理应严格遵守国务院相关部门的相关规定。
因此,从目前的政策和规定来看,预收学费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不被允许的,尤其是当预收时间跨度超过3个月或金额超过规定限额时。同时,其他相关法规如《校外培训机构财务管理暂行办法》(教监管厅函〔2023〕2号)也明确规定,预先收取的培训服务费应当按规定作为负债管理,严禁提前或推迟确认收入。
综上所述,培训机构的预收费行为在多数情况下是不合法的,尤其是当预收时间跨度或金额超出相关规定时。建议家长和学生在选择培训机构和交费时,应严格遵守相关规定,以保护自身权益。
根据《教育部等十三部门关于规范面向中小学生的非学科类校外培训的意见》(教监管〔2022〕4号),培训机构 不得一次性收取或以充值、次卡等形式变相收取时间跨度超过3个月或60课时的费用,且不得超过5000元 。此外,教育部也明确表示,校外培训机构不得违规提前预收培训费,且预收费管理应严格遵守国务院相关部门的相关规定。
因此,从目前的政策和规定来看,预收学费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不被允许的,尤其是当预收时间跨度超过3个月或金额超过规定限额时。同时,其他相关法规如《校外培训机构财务管理暂行办法》(教监管厅函〔2023〕2号)也明确规定,预先收取的培训服务费应当按规定作为负债管理,严禁提前或推迟确认收入。
综上所述,培训机构的预收费行为在多数情况下是不合法的,尤其是当预收时间跨度或金额超出相关规定时。建议家长和学生在选择培训机构和交费时,应严格遵守相关规定,以保护自身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