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高总是缺老师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专业需求与供给不平衡 :数学老师 :数学老师的需求量一直非常大,因为学生从小学到高中都要学习数学。尽管其他专业如物理和历史教师在教育改革后需求有所增加,但并没有明确指出它们存在较大的教师缺口。然而,数学老师一般情况下更适合男生报考,而女生报考会比较多一些,这可能导致性别比例失衡,进一步加剧数学老师的短缺。
体育老师 :由于之前人们对于体育方面并不是特别看重,导致从事这一科目的老师数量很少。但随着中考制度改革,体育课程的重要程度被提高,使得体育老师的缺口变得尤为明显。
专业课老师 :专业课老师虽然一旦有缺口补员难度较大,但总体上并不缺乏。然而,由于专业课老师要求高,专业熟悉程度要进行鉴定后才能补员,所以一旦师资有缺口,一定是专业课老师相对比较缺。
社会偏见与职业吸引力不足 :社会偏见 :职高教育在社会中往往被视为“次等教育”,导致其吸引力不足,优秀师资不愿意投身职高教育。职高课堂纪律涣散,教学质量参差,学生既学不到扎实的技术,又缺乏文化素养的提升空间,最终陷入“混日子”的恶性循环。
职业吸引力 :数学能力强的学生能够进入的行业很多,当老师除了稳定之外,收入反而不如其他职业,所以女生报考会比较多一些。当然,数学老师一般情况下更适合男生报考,这可能导致男生报考数学专业的比例较低,进一步加剧数学老师的短缺。
人事聘用管理体制问题 :招录权力上移 :现行人事聘用管理体制下,中职学校只有用人的权利,尚无招人的权利。无论是学校无权招录教师,县、市级都无权招录教师,基层学校招录教师的权力全部上移到省级,而省级招录教师是按大口径招考,与学校实际需要的专业很难吻合、统一。这导致中职学校难以招到符合专业需求的教师。
编制有限 :中职学校的人员编制基本是静态的,甚至只减不增。中职学校内设部门较多,承担的职能相对复杂,但这些部门却没有列入编制范围内。此外,中职学校的教师既要承担专业课的教学,又要承担实训课教学,人员紧张,实训教学人员大多是学校自行向社会聘用的。
教育改革与课程设置 :教育改革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物理和历史等重要学科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导致这些学科的教师需求增加。然而,由于改革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不确定因素,导致这些学科的教师供应不足。
课程设置 :新课改对教师的要求更高,需要教师具备更广泛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这使得一些教师难以满足新的教学要求,从而导致教师短缺。
综上所述,职高缺老师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专业需求与供给不平衡、社会偏见与职业吸引力不足、人事聘用管理体制问题以及教育改革与课程设置等。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从多个层面入手,包括调整专业设置、提高教师待遇、优化人事聘用管理体制以及加强社会宣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