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机构退学会是否退款,需根据合同条款和退学原因综合判断,具体分为以下情况:
一、机构违约导致的退学退费 未提供约定服务若培训机构未按宣传或合同约定提供教学服务(如师资不符、课程内容缩水、擅自终止合同等),学员可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要求全额或部分退费,并可主张利息补偿。
因机构原因中断课程包括机构停业、频繁更换教师导致教学中断等,学员有权要求退还剩余学费。部分城市(如北京海淀区)的机构已承诺“无条件按比例退费”,未开课可全额退还,已开课则按已完成课时比例扣除费用。
二、学员自身原因导致的退学退费 开课前退学若学员在课程开始前提出退学,机构通常会扣除5%手续费后退还剩余费用。
不可抗力或特殊原因包括国家承认学历院校录取、应征入伍、重大疾病、意外伤亡、家庭特殊困难等,机构需扣除5%手续费后退还剩余费用。
三、合同条款的约定 明确退费条款若合同中对退学退费有明确约定(如无理由退课期、服务未完成时的处理方式),则按约定执行。
未约定或约定不明未签订书面协议或条款模糊时,学员可主张机构存在“霸王条款”,要求全额退费或赔偿损失。
四、维权建议 协商解决首先与机构协商退费事宜,保留沟通记录作为证据。
投诉与法律途径向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投诉;
若协商失败,可向消费者协会或法院提起诉讼,依据《民法典》《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主张权利。
五、注意事项保留缴费凭证、宣传资料、课程合同等维权证据;
避免因个人原因(如学习计划调整)单方面违约,以免影响后续退费申请。
综上,培训机构退费需结合合同条款和实际情况判断,建议学员签订合同时仔细核对条款,并优先通过协商解决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