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培训机构的消防规范,综合相关法律法规及部门文件,主要要求如下:
一、场所设置要求 合规性培训机构需依法审批登记,设置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的固定场所,确保建筑耐火等级不低于二级。
疏散条件培训用房生均面积不少于3平方米,避免拥挤。
安全出口不少于2个,设置疏散指示标志和应急照明。
不得在地下、半地下或居民住宅设置培训场所。
特殊场所限制 体育培训机构等需单独设置,且厨房应与其他区域防火分隔。 二、消防设施与器材 基础配置安装独立式火灾探测报警器和简易喷淋系统(小型场所可选)。
配备2个以上灭火器(ABC类干粉或水基型),并定期维护。
安全标识与教育按标准设置消防安全标志,张贴宣传图示。
每月开展防火检查,每2小时进行防火巡查,记录并整改隐患。
三、日常管理要求 主体责任落实法定负责人需建立“自知、自查、自改”制度,配备专兼职消防管理人员。
与租赁方签订合同时明确消防安全责任。
行为规范严禁使用彩钢板建筑、擅自改建或停用消防设施。
建立消防设施设备档案,确保完好有效。
四、教育培训与演练 安全培训定期组织师生消防知识培训,掌握报警电话(119)及逃生技能。
新入职人员需进行岗前消防安全教育。
应急演练 每学期至少开展1次疏散演练,确保师生熟悉逃生路线。 五、违规处罚 未依法审批、消防设施不达标或日常管理混乱的机构,将面临罚款、停业整顿等处罚。以上规范旨在通过制度建设和设施保障,降低校外培训机构火灾风险,保护师生生命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