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外教育培训行业确实存在一些套路,这些套路可能会对消费者造成经济损失或心理压力。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套路:
师资宣传套路深 : 名校名师是常见的宣传卖点,但实际上广告中所称的“名师”“专家”并不存在。一些培训机构为降低成本,会找一些有教师资格证的年轻人,甚至是在校大学生,通过包装化身“特级教师”“名师”,以虚假宣传误导或诱导消费者。 课程安排被隐瞒 : 一些线上培训机构在介绍课程时避重就轻,只提课程数量,过多渲染培训效果,淡化上课时间安排。消费者在实际选课时,往往因为学员人数过多或机构师资力量不足,导致无法预约到适合课程。 价格欺诈 : 部分培训机构以明显低于成本的价格售卖课程,或虚构课程原价,以折扣价等方式进行虚假宣传,诱导家长缴纳培训费用。此外,还有培训机构利用家长和孩子考前的急切心理,假借命题研究中心、命题专家甚至命题人的噱头,组织所谓的“保密培训”“内部培训”等,收取高额费用。 合同纠纷 : 合同纠纷是消费者反映最为集中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服务缩水、不按合同约定开课、合同中含有霸王条款、培训机构单方变更服务协议、不与消费者签订正式合同等。其中,不按合同规定为消费者办理退费尤为突出。 财产安全 : 校外培训课程一般周期长、费用高,虽然教育部门已经作出只能提前收取3个月费用的规定,但一些培训机构常常采取“买三赠三”等方式,忽悠家长一次性缴纳较高的费用;有的还诱导家长采取分期付款或者贷款等方式来支付,对贷款利率、风险提示等却刻意隐瞒,家长稍不留神就会落入“套路贷”陷阱。 焦虑营销 : 一些培训机构利用家长和孩子的焦虑心理,通过夸大宣传标语和承诺,促使家长在未充分了解的情况下报名缴费。例如,一些机构承诺“保证进名校”等,但实际上并不能兑现。 建议仔细审查合同 :消费者在报名前应仔细阅读合同条款,要求培训机构将所有宣传内容写入书面合同,以约束经营者行为。
了解退费政策 :在缴费前,了解清楚培训机构的退费政策,避免因退费问题产生纠纷。
警惕虚假宣传 :对于过于夸大的宣传标语和承诺,要保持警惕,避免被误导。
选择正规机构 :尽量选择有资质、口碑良好的培训机构,避免因贪图便宜而陷入陷阱。
通过以上措施,消费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陷入校外教育培训的套路,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