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众吃的粥。
僧众吃的粥。
引宋•朱熹 《游昼寒以茂林修竹清流激湍分韵赋诗得竹字》:“我生虽已后久此寄斋粥。”
金•元好问 《寄汴禅师》诗:“斋粥空疎想君瘦,冠巾收歛定谁公。”
清•赵翼 《寓西湖十日杂记游迹》诗:“斋粥僧千指香钱岁万金。”
斋粥,汉语词汇,拼音zhāi zhōu ,意指僧众吃的粥。
斋 [ zhāi ] 1. 屋舍,常指书房、学舍、饭店或商店。 如 书斋。聊斋。荣宝斋。 2. 祭祀前或举行典礼前清心洁身。 如 斋戒。封斋(亦称“把斋”)。斋月。斋坛。斋会。斋果。 3. 佛教、道教等教徒、道徒吃的素食。 如 斋饭。斋堂。吃斋。 4. 舍饭给僧人吃。 如 斋僧。 [更多解释]
粥 [ zhōu ] 1. 用米面等食物煮成的半流质食品。 如 小米粥。 2. 像粥的东西。 如 泥粥。乱成一锅粥。 粥 [ yù ] 1. 古同“育”,生养。 2. 古同“鬻”,卖。 [更多解释]
答:斋粥的拼音是:zhāi zhōu
点击 朗读图标播放 斋粥 的发音
答:斋粥的意思是:僧众吃的粥。
答:斋粥的近音词、同音词有:斋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