俳赋,古代中国文学特有的一种文言文文体。赋体的一类。即骈赋。以句尾有韵脚而别于骈文。“俳”的本义是游戏。宋代称对句为“俳语”因称注重对仗的赋为“俳赋”。“骈”即对偶的意思所以又称之“骈赋”。魏文帝曹丕说“诗赋欲丽”(《典论·论文》)表明汉末魏初作赋追求词藻华丽的趋势。其结果是讲究对偶以为丽辞,“至魏晋群才,析句弥密,联字合趣,剖毫析厘”(《《文心雕龙》·丽辞》)。到南朝齐、梁后崇尚声律,于是词藻、用事、声律都通过对偶字句表现出来对偶更为工巧。所以元代祝尧总结说:“建安七子独王仲宣(粲)辞赋有古风。至晋陆士衡(机)辈《文赋》等作,已用俳体。流至潘岳首尾绝俳。迨沈休文(约)等出,四声八病起而俳体又入于律矣。徐(徐□、徐陵)、庾(庾肩吾、庾信)继出,又复隔句对联以为骈四俪六;簇事对偶,以为博物洽闻;有辞无情义亡体(指古赋)失。此六朝之赋所以益远于古。”其论大体中肯。
俳 [ pái ] 1. 古代指杂戏、滑稽戏。 如 优俳。 2. 演杂戏的艺人。 如 俳优。俳倡。 3. 诙谐,玩笑,滑稽,幽默。 如 俳文。俳谐。 [更多解释]
赋 [ fù ] 1. 旧指田地税。 如 田赋。赋税。 2. 中国古典文学的一种文体。 3. 念诗或作诗。 如 登高赋诗。 4. 给予,亦特指生成的资质。 如 赋予。赋有。天赋。禀赋。 5. 古同“敷”,铺陈,分布。 [更多解释]
答:俳赋的拼音是:pái fù
点击 朗读图标播放 俳赋 的发音
答:俳赋的意思是:一种赋体。以字句雕琢、行文骈俪为特色,盛行于六朝。
答:俳赋的近音词、同音词有:拍抚,排拂,拍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