蹈:跳动。
两手舞动;两只脚也跳起来。形容高兴到了极点。
出处:战国・孟子《孟子・离娄上》:“乐则生矣,全则恶可已也。恶可已,则不知足之蹈之,手之舞之。”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状语;含贬义。
例子:(1)每当他找到一道难题的突破口时,就禁不住地手舞足蹈起来。(2)小明拿到了北大的录取通知书时,高兴得手舞足蹈。
正音:“足”,读作“zú”,不能读作“zhú”。
辨析:“手舞足蹈”和“兴高采烈”;都有“非常高兴”的意思。但“手舞足蹈”偏重于动作状态;“兴高采烈”偏重于形容心情。
谜语: 做广播体操 (谜底:手舞足蹈)
挥手举足,舞动跳跃。#语本《诗经・大序》。后亦用“手舞足蹈”形容高兴到了极点。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2]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孟子・离娄上》
孟子曰:“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智之实,知斯二者弗去是也;礼之实,节文斯二者是也;乐之实,乐斯二者,乐则生矣。生则恶可已也?恶可已,则不知足之蹈之、手之舞之。”
《诗经》是最早的诗歌总集。采集从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年间的歌谣作品和宗庙朝廷乐章,分为风、雅、颂三大类。今日留传的《诗经》序文,有大序、小序之分,大序置于十五国风之前,论述诗歌的产生、功能及体制等;小序则置于各诗篇首,说明各诗的主旨及背景。大序说:诗,是志趣的表现。当心中的志趣用语言抒发出来,便成为诗。但如果内心情感激动到用语言表达还觉得不足时,就会发出叹息的声音;当发出叹息声仍觉不足时,便会以吟咏的方式来抒发;以吟咏的方式犹感不足时,便会不知不觉地挥手举足,舞动跳跃起来。后来“手舞足蹈”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亦用来形容高兴到了极点。
㈠
语义挥手举足,舞动跳跃。
类别用在“挥舞跃动”的表述上。
①小孩子往往会边看著电视,边学著歌星手舞足蹈。
②看到小女儿在舞蹈教室里手舞足蹈的样子,她不禁露出欣慰的微笑。
③孙子一回来,爷爷最高兴向他们讲他年轻时的故事,有时还配合著手舞足蹈。
㈡
语义形容高兴到了极点。
类别用在“喜悦欢乐”的表述上。
①当连续假被确定后,全办公室的人都兴奋得手舞足蹈。
②一看见同学被吓到,躲在树后的他,手舞足蹈地又叫又跳。
③知道儿子考上大学,这对父母不禁高兴得手舞足蹈,笑声连连。
④大家一听说阎王老师今天的考试取消了,都高兴得手舞足蹈起来。
仅显示前 120 个成语的接龙
仅显示前 120 个成语的接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