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素问·气变交大论》:“病反腹满肠鸣溏泄,食不化,渴而妄冒,神门絶者不治。”
宋•沉括 《梦溪补笔谈·药议》:“予按《神农本经》‘枳实’条内称:‘主大风在皮肤中如麻豆苦痒,除寒热结止痢,长肌肉,利五臟,益气轻身安胃气,止溏泄,明目。’尽是枳壳之功皆当摘入‘枳壳’条。”
《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十二经表里原络总歌》:“肺经原络应刺病胸胀溏泻小便频。”
溏 [ táng ] 1. 泥浆。 2. 不凝结、半流动的。 如 溏便。溏心儿。 3. 水池。 [更多解释]
泄 [ xiè ] 1. 液体或气体排出。 如 排泄。泄洪。泄泻。 2. 漏,露。 如 泄劲。泄露。泄漏。泄密。 3. 尽量发出(情绪、情欲等)。 如 泄愤。泄恨。发泄。 泄 [ yì ] 1. 〔~~〕a.缓飞的样子,如“雄雉于飞,~~其羽”;b.闲散自得,如“十亩外兮,桑者~~兮”;c.弛缓的样子,如“天之方噘,无然~~”。 [更多解释]
答:溏泄的拼音是:táng xiè
点击 朗读图标播放 溏泄 的发音
答:溏泄的意思是:①.亦作“溏泄”。亦作“溏泻”。②.轻度腹泻。
答:溏泄的近音词、同音词有:溏泻,糖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