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升学

小升初/初升高/高考志愿/职校招生

培训机构停课违法吗

培训机构擅自停课是否违法,需根据具体情况判断,主要分为以下情形:

一、因学员缴费问题强制停课 合同违约情形

若培训机构因学员未缴清学费而单方面强制停课,通常构成合同违约。根据《民法典》第五百七十七条,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履行不符合约定,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作为消费者,家长有权要求退还剩余学费,且培训机构不得以合同条款为由扣除手续费等额外费用。

政策合规性

若停课与国家“双减”政策相关(如非营利性机构需停止学科类培训),则属于政策执行范畴,不直接涉及违约问题,但需依法依规办理相关手续。

二、擅自违规停课 无权代理或超越权限

若停课由未获授权人员决定,或超出机构经营范围、违反审批规定,可能构成无权代理或超越代理权,需经被代理人追认或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违反《校外培训行政处罚暂行办法》

若擅自在非教学时间、节假日或未经审批开展学科类培训,或变相开展学科类培训,可能被教育部门处罚,包括责令停业整顿、没收违法所得等。

三、特殊情形下的法律责任

擅自开展线下培训 :若在疫情等特殊时期违反停课要求(如《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可能触犯《刑法》第114条,构成危害公共安全罪,面临刑事处罚。

恶意停课 :若存在恶意拖欠学费、转移财产等行为,可能被认定为“以合同为名非法集资”或“诈骗”,需承担刑事责任。

四、家长维权建议

收集证据 :保留缴费凭证、课程通知、沟通记录等材料,为投诉或诉讼提供依据。

协商解决 :优先与培训机构协商退款或继续履行合同,避免单方面诉讼。

投诉举报 :向当地教育部门或市场监管部门投诉,要求介入调查。

法律途径 :若协商失败,可通过诉讼要求解除合同、退还费用,并赔偿损失。

总结

培训机构停课的合法性需结合合同条款、政策规定及行为性质综合判断。建议家长在签订合同时仔细阅读条款,遇到纠纷时及时通过合法途径维权。

人人升学
小升初/初升高/高考志愿/职校招生
加入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