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和司法实践,公司自己组织员工培训期间是否发放工资,需根据培训性质及双方约定综合判断,具体分析如下:
一、公司组织培训且员工履行工作职责的情况 工资支付义务员工因公司安排接受培训且需履行工作职责时,公司应视为正常用工,需按劳动合同约定或实际出勤情况支付工资。
法律依据《劳动合同法》第二十条规定,试用期工资不得低于岗位最低档工资或合同约定工资的80%,且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七条规定,工资需按约定日期支付,实行小时工资制的可按小时结算。
二、员工自行参加与工作无关的培训若培训为员工自主安排且与工作无关(如员工个人职业发展培训),公司通常无需支付工资。
三、特殊约定情况 服务期协议若公司提供专项培训费用并约定服务期,双方可约定服务期违约金条款。但服务期工资支付与培训性质无关,仍需履行。
绩效或成果挂钩部分培训可能约定工资与培训成果挂钩(如通过考核后发放),但需确保约定合法合规,避免因显失公平被认定为无效。
四、工资计算标准基本原则 :按实际工作时长或岗位工资标准计算,不得以培训前工资为依据。
特殊情况处理 :若因培训导致工资标准调整,需依法履行变更程序。
五、争议解决途径若发生工资纠纷,员工可通过协商、仲裁或诉讼解决,用人单位未按时足额支付工资属于违法行为。
综上,公司组织培训期间是否发放工资,关键在于培训是否与工作相关及双方是否存在特殊约定。建议劳动合同中明确培训期间的工资支付条款,以降低法律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