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机构与银行确实存在多种合作模式,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金融合作模式 学费分期服务培训机构常与银行合作推出学费分期方案,降低学生报名门槛。例如,通过银行渠道申请分期,将学费分阶段偿还。但需注意,部分机构因风险控制能力不足,可能无法有效甄别学生还款能力,导致坏账风险。
资金监管账户部分城市试点将学员预付款存入银行监管账户,按培训进度分期划扣。例如上海市曾推动25家培训机构与11家银行合作,约定每3个月或60课时划扣一次费用。但需警惕虚假宣传,如“监管账户形同虚设”的风险。
二、其他合作方向 课程开发与实习机会银行与培训机构可联合开发课程,或为学员提供实习岗位,实现资源共享。
互认学分与职业资格培训部分银行与教育机构合作开展定向培训,并互认学分,助力职业发展。
三、风险提示选择正规机构 :避免与无资质机构合作,防止“跑路”风险。
谨慎分期协议 :注意合同条款,避免因逾期还款产生额外费用。
核实账户真实性 :对银行账户监管协议保持警惕,防止资金被挪用。
四、典型案例淮安市驾培费托管争议 :2021年起推行的“先缴费后培训”模式,部分机构认为影响正常经营。
建行诈骗案例 :2023年有老人因接到虚假客服电话,主动要求开通银行转账功能以退费,需提高防诈骗意识。
建议家长和学员在选择合作时,充分评估机构资质和银行服务条款,必要时咨询监管部门或法律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