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机构没有合同是 存在违法风险 的。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的原则,而签订合同是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的重要方式,能有效避免纠纷的产生。如果培训机构未与学员签订合同,一旦双方在培训过程中出现诸如学费退还、培训内容、培训期限等方面的争议,将缺乏明确的法律依据来进行评判和解决,学员的合法权益可能难以得到有效保障。
具体来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六十九条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虽然法律允许采用口头或其他形式订立合同,但在实际操作中,书面合同更能有效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减少纠纷。此外,如果培训机构未与消费者签订合同,且消费者在参加培训时没有获得合同及发票,而培训机构又没有办学资质,消费者可以要求退款,因为此类机构办理培训的情况本就是不合法的。
因此,尽管法律允许合同以不同形式存在,但为了保障双方的合法权益,建议在签订合同时应遵循书面形式,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对于培训机构而言,签订书面合同不仅是法律的要求,也是维护自身权益和减少纠纷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