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火期可以开展培训实践,且是提升防火能力的重要环节。根据多个地区的实际案例和官方通报,防火期培训实践具有以下重要意义和实施要点:
一、培训实践的必要性 提升应急处置能力通过模拟火灾场景、实操设备操作等训练,使扑火队员和护林员熟练掌握风力灭火机、无人机等先进设备的运用,增强快速反应和现场处置能力。
强化火源管控意识培训中结合典型案例分析火灾成因,强调火源预防措施,帮助工作人员建立“预防胜于救灾”的理念。
完善防火体系通过定期培训,确保扑火队伍与护林员熟悉应急预案、掌握装备维护要点,形成覆盖预防、监测、处置的全链条防火能力体系。
二、实施要点 内容设计 理论部分 :涵盖防火政策法规、火灾预防知识、火情监测与预警技术等。 - 实践部分 :重点训练灭火设备操作(如风力灭火机、割灌机)、野外生存技能、紧急避险措施等。 形式创新采用“线上+线下”双轨教学模式,结合视频教学、现场实操、模拟演练等多种形式,提升培训效果。例如,通过VR技术模拟火场环境,增强沉浸式学习体验。
考核与反馈培训后进行理论考试和实操考核,对表现突出的个人和团队给予表彰。同时收集反馈意见,及时调整培训内容。
三、地区案例参考马鞍山市 :通过社会化购买服务队伍的定期培训,结合网格化管理,提升护林员专业素养和应急能力。
韩家园林业局 :2025年首期培训涵盖管护站工作规范、设备维护等,标志着年度防火能力提升计划启动。
玉龙雪山景区 :每月开展实装演练,强化队员装备操作和战术运用能力。
综上,防火期开展培训实践是提升防火工作水平的关键措施,需结合理论与实践,形成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