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课外培训退学费的问题,需根据合同条款、课程性质及实际情况综合判断,具体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一、培训机构违约时退费 教学服务未提供若培训机构未按约定提供课程(如教师离职、课程取消等),学生有权要求退还剩余学费。
课程内容与承诺不符若实际教学内容与宣传资料或合同约定严重不符,学生可要求退费。
超出办学范围若机构擅自扩大教学范围且未与学生协商一致,学生可要求解除合同并退费。
二、学生主动退学时退费 合同未开始履行若学生未参加任何课程且合同未生效,通常可全额退还学费。
合同已履行部分若已支付但未完成课程,退费金额需根据实际学习进度扣除合理手续费后计算。
三、不可抗力或政策规定 疫情等不可抗力因疫情等不可抗力导致课程无法继续,学生可要求解除合同并退费。
政策明确退费部分地区(如辽宁省)对短期课程(如一个月内)有明确退费政策,通常支持全额退费。
四、协商与投诉途径 协商解约学生应与培训机构协商解除合同,双方均不再承担后续责任。
投诉维权若协商失败,可通过消费者协会或教育部门投诉,或向法院提起诉讼。
注意事项合同条款 :明确退费条件、时间限制及手续费比例,避免因条款模糊引发纠纷。
“先学后付”模式 :选择此类支付方式可降低退费风险,部分平台支持自动解约和退费。
建议学生在退费前仔细阅读合同条款,保留沟通记录,并优先通过协商解决纠纷。若涉及大额费用,建议咨询专业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