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培训机构提供托管服务的可靠性问题,需结合政策规定、机构资质及实际运营情况综合判断,具体分析如下:
一、政策法规层面 学科类培训受限根据“双减”政策,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已全面清零,不得开展任何学科类培训。若机构涉及学科类托管,可能涉及违规操作风险。
托管服务性质界定 合法托管需经市场监管部门登记注册,提供接送、食宿等服务的机构可从事非学科类托管。但部分机构可能利用“托管”名义变相开展学科类培训。 二、机构资质与风险提示 资金托管存疑多数机构虽宣称与银行或第三方支付平台合作,但存在未实际使用监管账户、虚假宣传或跑路风险。例如,秦汉胡同国画课程机构被曝光监管账户“失灵”。
安全隐患与资质问题部分机构存在消防、食品卫生隐患,或无相关资质却以托管名义运营,导致“退费难”“卷款跑路”。
三、选择建议 核实机构资质选择经市场监管部门登记、具备相关资质的机构,并确认其是否涉及学科类培训。
谨慎选择托管类型非学科类托管建议选择有实体场所、明确服务内容及家长评价良好的机构。
避免选择承诺“保就业”“高回报”等宣传的机构。
资金安全保障要求机构提供资金监管账户,并定期对账;优先选择第三方支付平台托管服务。
四、权益维护若遭遇机构跑路或资金损失,可通过以下途径维权:
向市场监管部门举报
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申请退款
寻求法律援助
综上,培训机构托管服务的可靠性需结合具体资质、运营规范及政策要求综合判断,建议家长谨慎选择并核实机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