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前培训是否算作入职, 取决于具体的法律规定和公司的实际操作 。以下是相关信息的总结:
法律规定 :《劳动合同法》第七条规定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因此,如果岗前培训是员工开始为用人单位工作的标志,那么它应该被视为入职的一部分。
《江苏省劳动合同条例》第十三条规定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参加上岗前培训、学习的,劳动关系自劳动者参加之日起建立。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劳动合同法适用若干问题的解释(四)》 :如果企业要求员工参加培训,且培训期间工资待遇不低于最低工资标准,则应视为员工正式工作期间。
实际操作 :不同公司的处理方式可能不同 :有些公司会将岗前培训的内容纳入入职合同中,明确培训期间的工资和工作时间,以避免法律纠纷。而有些公司可能会将岗前培训的内容单独列出来,与工作期间进行区分。
培训内容与管理 :如果培训期间用人单位对员工实施了实质性管理,如设定工作时长、任务及劳动纪律,这可能被视作已形成雇佣关系,即算入入职范畴。
协议明确 :若培训前双方签署了明确协议,对培训与入职的关联性以及培训期内待遇等事项作出明确规定,则可依约判定其合法性。
其他观点 :岗前培训的目的 :岗前培训旨在使新员工快速了解和掌握用人单位的的基本情况,进行职业道德、基础技术理论、生产工艺和实际操作技术、劳动纪律等方面的培训,使他们初步了解用人单位的生产、工作特点、文化,自觉遵守用人单位各项规章制度。
岗前培训与正式入职的关系 :岗前培训不能等同于服务期专业技术培训,专业技术培训是用人单位提供专项培训费用对员工进行的特别培训,目的在于提高员工在特定领域的专业技术能力。
综上所述,从法律角度来看,岗前培训通常被视为入职的一部分,因为它是员工开始为用人单位工作的标志,并且培训内容与入职后的工作有关。在实际操作中,不同公司可能会有不同的处理方式,但大多数情况下,岗前培训期间员工的待遇和时间都会被计算在内。因此,可以认为岗前培训是算入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