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升学

小升初/初升高/高考志愿/职校招生

培训机构伪装老师违法吗

培训机构伪装老师的行为属于违法行为,具体违法性分析如下:

一、虚假宣传与广告法违规 虚假身份宣传

《广告法》第二十四条明确规定,教育、培训广告不得含有“利用科研单位、学术机构、教育机构、行业协会、专业人士、受益者的名义或者形象作推荐、证明”等情形。培训机构通过伪装教师身份进行广告宣传,属于典型的虚假宣传行为。

罚款与处罚依据

监管部门曾对猿辅导等机构因“同一张脸假扮4个学科老师”作出71.51万元罚款,其中30万元针对广告制作、经营单位,体现了对此类行为的严厉打击。

二、诈骗罪与民事责任 诈骗罪的构成要件

若通过虚假宣传骗取财物,且数额较大(如数千元至一万元),可能构成诈骗罪。即使未实际获取财物,但若造成严重后果(如精神损害、财产损失),仍需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民事索赔可能性

家长可要求培训机构返还已支付的培训费,并可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主张赔偿损失。

三、其他相关法律后果 行政处罚

除罚款外,相关机构还可能被责令停止发布虚假广告、吊销营业执照等。

刑事责任

若涉及金额较大或情节严重,相关责任人可能面临拘役、有期徒刑等刑事处罚。

四、家长维权建议 保留证据

收集聊天记录、转账凭证、广告截图等材料,为维权提供依据。

联合投诉

通过12315、市场监管部门或消费者协会投诉,要求介入调查。

警惕“隐形变异培训”

对以“教育科技”“住家教师”等名义开展的培训保持警惕,避免陷入骗局。

综上,培训机构伪装老师不仅违反广告法,还可能涉及诈骗等刑事犯罪,建议家长加强甄别,及时维护自身权益。

人人升学
小升初/初升高/高考志愿/职校招生
加入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