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2023年“双减”政策及后续监管要求,校外培训机构能否开展业务需结合政策规定和地区细则综合判断,具体分析如下:
一、学科类培训机构限制 禁止学科类培训上市融资学科类培训机构需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禁止通过上市、并购等方式实现资本运作。
禁止占用节假日组织学科类培训不得在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开展学科类培训。
规范收费与广告宣传一次只能收取3个月学费,资金需专项用于培训业务;
禁止虚假宣传、价格欺诈等不正当竞争行为。
二、非学科类及成人培训机构的合规路径 合法设立要求需具备组织机构、合格教师、教学场地及设施、稳定经费等基本条件。
响应地方政策部分城市(如景德镇、宁德)已推出“白名单”机制,允许符合要求的机构参与课后服务或面向社会开展非学科类培训。
运营规范需遵守《教育法》等法律法规,确保教学内容、师资资质、场地安全等符合标准。
三、其他注意事项线上培训规范 :每课时不超过30分钟,课程间隔不少于10分钟,结束时间不晚于21点;
资本限制 :禁止通过资本运作快速扩张,需确保机构可持续发展。
四、政策趋势当前政策对校外培训机构的监管趋严,但并非完全禁止。建议创业者优先评估自身资质,选择非学科类领域,并主动申请纳入地方“白名单”。同时,需关注政策动态,及时调整经营策略以符合最新监管要求。
若需进一步确认具体地区的政策细则,可参考当地教育部门公示的“白名单”或咨询相关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