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外培训机构在“双减”政策背景下,托管业务成为新的转型方向,但需符合相关规定。以下是综合分析:
一、政策环境与合规要求学科类培训受限
根据2025年1月发布的政策文件,全省学科类培训机构已全面清零,任何形式的学科类培训均属违规。因此,传统以学科培训为主的外校机构需转向非学科类托管服务。
托管服务资质要求
托管机构需依法依规经营,仅能在非教学时间段提供接送、看管、休息等有偿服务,且需与学科类培训区分。此前未取得相关资质的机构需通过严格审批后方可开展。
二、市场现状与机构转型头部机构布局尝试
新东方、好未来等头部企业已在北京、深圳等地试点开展托管业务,主要形式为晚托,提供作业辅导和独立完成作业的场所。这些尝试为其他机构提供了经验参考。
市场需求与竞争格局
受政策影响,校外培训机构生源减少,但暑期托管等细分市场潜力巨大。部分机构将托管作为课程附加品,而大型机构则通过成立独立部门或品牌(如“课后成长中心”)转型。
三、家长选择建议优先选择正规机构
家长应选择具备相关资质、有明确服务内容的正规机构,避免“无证无照”运营的机构。
关注服务内容与费用
托管服务应与学科培训区分,明确告知服务范围及收费标准,避免隐性收费。
总结校外培训机构在“双减”政策下仍可开展合规托管服务,但需转变业务模式,严格依法依规经营。未来机构需通过提升服务质量、创新服务内容(如习惯养成、兴趣培养)来竞争托管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