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和搜索结果,关于培训期间受伤的工资发放问题,可总结如下:
一、工资发放的法定性 劳动关系与工资支付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七条,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需按劳动合同约定支付工资。入职培训期间若已建立劳动关系,则属于用工范畴,单位应支付工资。
工资支付周期《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七条规定,工资至少每月支付一次,实行周、日、小时工资制的可按相应周期支付。
二、工伤期间的工资待遇 正常工资待遇职工因工受伤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单位按月支付。工资计算以工伤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为基数,高于当地职工平均工资300%或低于60%的按当地标准调整。
特殊情形处理若工伤发生在培训期间,且符合工伤认定条件(工作时间、工作地点、工作原因),单位应依法申请工伤认定,并在认定后享受工伤待遇。
若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可能进入伤残等级鉴定程序,后续按伤残等级享受伤残津贴等长期待遇。
三、注意事项 证据留存职工需提供劳动合同、工伤认定决定书、医疗诊断证明等材料,以维护自身权益。
用人单位责任若单位未依法缴纳工伤保险,需承担全部赔偿费用。
综上,培训期间受伤的工资发放需结合劳动关系认定、工伤认定及伤残等级综合判断,职工应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身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