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中国,郎中是一种 高级官员 ,其职位和权力在不同朝代有所差异,但总体上来说,他们属于 员外级 官员,职位仅次于尚书、侍郎和丞相。具体来说,郎中在六部中担任各司的长官,负责管理具体事务,其职责包括护卫、陪从、随时建议、备顾问及差遣等。
在隋唐时期,郎中作为尚书省六部(礼、户、吏、兵、刑、工)的各司主管,其地位与现在的部长或副部长相当。虽然他们没有廷议的资格,也很少能直接面圣,但在部内拥有相当高的权威和影响力。
此外,郎中也被称为医生的称呼始于宋代,但这一用法在唐代末期五代时期才开始泛滥。在汉初,官吏的来源之一是按军功爵位的高低选任各级官吏,而郎中作为侍从官,其职责包括参与谋议、执兵宿卫和奉命出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