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外培训学校补课的合法性需根据具体政策、课程性质及操作规范综合判断,主要分为以下情况:
一、合法补课的情形 非学科类培训合法国家政策允许非学科类培训机构提供艺术、体育、科技等非学科类培训服务,这类培训不受学科类“双减”政策的限制。
假期自主开展若补课发生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或寒暑假期,且不涉及在职教师有偿补课,则可能被认定为合法。
符合资质的机构运营需依法注册并具备相应资质的机构,且课程内容不超出教学大纲范围,可合法开展培训。
二、违法补课的情形 学科类培训违规2021年“双减”政策明确禁止占用法定假期、休息日及寒暑假期开展学科类培训,且在职教师不得以任何形式参与。若违反此规定,则属于违法行为。
在职教师有偿补课无论机构性质如何,在职中小学教师不得组织、推荐或诱导学生参加有偿补课,否则可能面临处罚。
违规合作与信息泄露学校不得与校外培训机构联合开展有偿补课,也不得提供教学设施或学生信息。
三、其他注意事项合同与消费者权益 :补课服务需符合《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若存在课程内容超纲、价格不透明等问题,可能引发纠纷。
安全隐患 :部分违规机构存在场所安全隐患(如锁门、场所狭窄等),需警惕“隐形变异”培训。
综上,校外培训学校补课需在政策允许范围内开展,且需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及行业规范。建议家长选择正规机构,并核实课程内容及教师资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