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当前教育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托管机构开展学科类培训的行为存在法律风险,具体分析如下:
一、学科类培训的合法性问题政策明确禁止学科类培训
根据《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双减”政策)规定,校外培训机构、托管机构不得组织学科类培训,任何形式的学科类校外培训均属违法违规。
变相学科类培训仍受处罚
即使以“咨询”“文化素养”等名义开展,若实际内容涉及学科知识教学,仍可能被认定为违规。例如,通过一对一、一对多等形式进行学科辅导,可能被认定为“隐形变异学科类培训”。
二、合法合规的托管服务要求非学科类服务的合法性
托管机构可提供非学科类辅导(如作业辅导、学习方法指导),但需确保内容不涉及学科知识教学。
需取得相关资质
托管机构需依法办理《营业执照》或《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书》,并配备具备资质的教师及安全设施。
规范收费与安全保障
收费应公开透明,且不得超过3个月预收金额;
办学场所需符合安全标准,配备消防设施及值班值守人员。
三、违规后果行政处罚 :擅自开展学科类培训的机构可能面临罚款、责令停业等处罚;
法律风险 :若涉及诈骗、超负荷教学等行为,可能引发民事诉讼或刑事责任。
四、建议若需为孩子提供学习支持,建议选择:
正规校外培训机构 :确保取得“一证一照”,教师具备资质;
学校托管服务 :利用寒暑假时间,由学校提供专业托管;
家庭内部支持 :通过亲子阅读、自主学习等方式辅助孩子学习。
综上,托管机构开展学科类培训不合法,但合规的非学科类辅导在满足条件时是允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