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家相关规范,校外培训收费需符合以下要求:
一、收费性质与监管方式 非营利性机构属性义务教育阶段线上/线下学科类校外培训属于非营利性机构收费,需依法实行政府指导价管理。政府将制定基准收费标准和浮动幅度,并纳入地方定价目录。
收费上限与支付方式单次支付金额不得超过5000元,且不得超过3个月或60课时的费用。
支持三种合规缴费模式:
专用账户缴费 :所有费用需进入机构收费专用账户,禁止以充值、次卡等形式变相收取超期费用。
先学后付 :学生完成课程后再支付费用。
数字人民币预付 :通过官方渠道完成支付。
二、合同与票据要求 合同规范培训机构需与家长签订《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服务合同(示范文本)》,明确课程内容、收费标准、退费规则及违约责任。
发票与公示收取费用时应依法开具发票,并通过“校外培训家长端”APP完成缴费操作,确保收费透明。
三、禁止行为 违规收费严禁以任何理由变相提高收费标准,或收取培训费外的其他费用。
金融风险防控不得使用培训贷方式收取费用,避免“卷钱跑路”风险。
四、政策依据与执行部门政策依据 :国家发改委、教育部、市场监管总局等多部门联合发布的通知。
执行部门 :通过教育部监管平台、地方定价目录及“校外培训家长端”APP进行监管。
以上措施旨在规范校外培训收费行为,减轻学生及家长负担,促进教育生态健康有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