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教育部及各地教育部门的最新政策规定,高中竞赛培训存在以下违规情形:
一、违规竞赛活动非官方认证的竞赛
任何未列入教育部官方竞赛名单的赛事均属违规,此类竞赛常以“全国性”“国际性”等名义开展,但实际缺乏教育部门监管。
竞赛结果与升学挂钩
竞赛成绩、证书等不得作为招生入学依据或考试加分项目。部分机构以“竞赛获奖可降分录取”等话诱导家长报名。
二、违规培训行为学科类培训违规
时间安排 :寒假、周末及法定节假日不得开展学科类培训。
名义规避 :禁止以“住家教师”“国学素养”等名义变相开展学科类培训。
收费问题 :学科类培训属于明令禁止的有偿行为,即使以“公益”等名义收费也属违规。
“黑竞赛”专项打击
包括“大师赛”“希望杯”“华杯赛”等在内的多类竞赛被明确列为违规,其结果不得用于升学或评优。
三、相关处罚措施对机构的处罚 :责令改正、退还费用、警告或通报批评;情节严重者罚款5万至10万元。
对个人的处罚 :涉及教师者可能面临罚款或吊销教师资格。
防骗提示 :警惕以“竞赛退费”为名的诈骗,避免泄露个人信息或缴纳费用。
四、政策依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管理工作的通知》
《校外培训行政处罚暂行办法》
《“双减”意见》相关规范
建议 :家长应关注教育部官方发布的竞赛名单,避免让孩子参加非正规竞赛;若遇以竞赛为名收费的机构,应及时向教育部门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