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相关规范,培训机构是否可以播发广告需根据广告类型和场景进行具体判断,主要分为以下情况:
一、禁止发布广告的情形 面向中小学的广告无论学科类还是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均不得在主流媒体、新媒体、公共场所、居民区等渠道发布广告,也不得在学校、幼儿园内开展商业活动。
违规宣传内容禁止使用“官方指定”“保过”“包过”等保证性承诺;
禁止虚构师资实力、夸大培训效果或利用考生名义作推荐;
禁止发布与升学、学位直接关联的广告。
特定人群保护18岁以下未成年人(除特定文化艺术培训外)不得接受广告推广;
学龄前儿童(3-6岁)不得发布线下学科类广告。
二、允许发布广告的情形 合法合规的学科类培训仅限取得《办学许可证》的机构,在非教学时间通过正规渠道发布,且内容需真实准确。
非学科类文化培训需符合《广告法》规定,不得涉及升学、考试等敏感内容,且需在允许的广告场景发布。
三、其他注意事项广告内容要求 :需使用真实数据、明确标注出处,避免夸大宣传;
技术手段限制 :需通过主流媒体审核平台或政府指定渠道发布,防止变相广告(如软文、节目录制)。
四、违规后果若违反上述规定,机构可能面临罚款、吊销资质、限制从业等处罚,并需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综上,培训机构需严格区分广告类型和受众,确保合规性,避免因违规操作引发法律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