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儿童培训机构若存在违规行为,将面临法律处罚和监管措施。具体违规情形及处理方式如下:
一、违规情形及处罚依据 违规开展学科类培训 学前儿童违规培训 :根据《关于严查学前儿童违规培训的若干意见》,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对3-6岁学龄前儿童开展学科类培训,违规者将列入黑名单并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 - 学科类培训时间违规 :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开展学科类培训,线下培训结束时间不得超过20:30。 非学科类培训机构违规 若非学科类培训机构超范围开展学科类培训,将视情节轻重依法依规处理。 联合违规行为 中小学与校外培训机构联合进行有偿补课、提供教学资源等行为,将受到教育部门通报批评、撤销荣誉称号等处罚。 二、法律后果行政处罚 :教育行政部门可责令停止违规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并对直接责任人依法给予处分。
信用惩戒 :违规机构将被列入黑名单,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实施联合惩戒。
刑事责任 :若涉及诈骗、虚假宣传等犯罪行为,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三、家长维权建议选择合规机构 :选择持有《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和工商营业执照的机构,并通过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平台查询是否为“合规”机构。
拒绝违规宣传 :若遇到“保送”“提前教学”等宣传,应警惕并举报。
保留证据 :妥善保管缴费凭证、合同等材料,作为维权依据。
联合监管 :发现违规行为可通过12321等渠道举报,配合教育部门开展专项治理。
四、政策背景当前教育部门持续加大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力度,旨在减轻学生学业负担、促进教育公平。家长应理性看待校外培训,避免因“起跑线焦虑”盲目选择,让孩子在快乐中成长。
(引用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