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当前教育政策及各地教育部门的最新通知,暑期培训机构能否开展业务需结合政策要求、机构资质及培训类型综合判断,具体说明如下:
一、学科类培训全面禁止 政策限制中央义务教育“双减”政策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 若机构在暑假期间开展学科类课程,将直接违反相关规定,属于违规行为。
历史政策延续性尽管个别地区曾发布过暂停学科类培训的通知,但结合最新政策文件,此类禁令具有长期效力,暑期学科类培训仍被明确禁止。
二、非学科类培训的可行性 政策允许非学科类培训(如兴趣班、特长班、托管班等)在符合相关资质的前提下,可在暑期开展。但需注意,非学科类培训同样需取得《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和《营业执照》或《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书》。
家长选择建议优先选择证照齐全的机构,核实师资资质及课程内容;
警惕以“托管”“研学”等名义变相开展学科类培训的行为。
三、其他注意事项 地区政策差异不同地区对暑期培训的管理存在差异,建议家长提前咨询当地教育部门或市场监管部门,确认具体规定。
线上教学的可行性线上教学可规避线下培训的合规风险,但需确保平台资质、教师资质及课程内容符合要求。
风险提示若发现机构存在超范围经营、师资不合格等问题,应及时向监管部门举报。
综上,暑期学科类培训全面禁止,非学科类培训需符合资质要求。建议家长根据孩子需求,结合政策规定,审慎选择培训机构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