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教育部门及相关部门发布的提示,参加校外培训机构需注意以下事项:
一、选择合规机构 证照齐全机构需同时具备《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和《营业执照》(或《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书》),并通过“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与服务综合平台”登记造册。
资质核验通过“校外培训家长端”App或“彩虹钥匙”APP查询机构是否在白名单中,避免选择“证照不全”“隐形变异”机构。
二、遵循政策规定 禁止学科类培训时间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间,任何机构不得开展学科类培训(如语文、数学、英语等)。若需学科类辅导,需选择非学科类机构,并确认其是否在白名单中。
收费规范非学科类机构单次收费不得超过5000元,且不得超过3个月或60课时。
禁止以“学前班”“思维训练班”等名义开展学科类培训。
三、安全与健康保障 场地安全选择场地宽敞、消防通道畅通、安保人员和监控设施完善的机构,确保培训期间安全。
食品安全若涉及餐饮服务,需确认机构具备相关资质,避免食品安全隐患。
四、理性消费建议 避免盲目跟风不攀比、不跟风报班,根据孩子兴趣和需求选择课程。
合同规范签订《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服务合同(示范文本)》,明确双方权利义务。
五、风险提示无证机构风险 :无证无照机构可能存在消防、食品安全等问题,且无法提供正规培训。
超范围经营风险 :机构可能以“素质拓展”等名义违规开展学科类培训,导致投诉无门。
综上,参加校外培训需在合规性、安全性、政策要求等多方面综合考量,建议家长通过官方渠道核实机构资质,并理性选择课程类型与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