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搞培训赚钱项目的合法性,需根据具体类型和操作规范进行判断,主要分为以下情况:
一、合法开展培训的情形 非营利性教育机构若以非营利为目的(如兴趣培养、特长提升等),且不涉及学科类教育,可依法注册为非营利性机构。
教师合法兼职在职教师利用寒暑假等非工作时间开展非学科类培训,若未违反《教师法》关于禁止兼职的规定,可视为合法行为。
民办非企业单位或企业需依法注册为民办非企业单位或企业,取得营业执照,并办理相关教育审批手续。
二、违法情形 未取得办学资质个人或机构需经教育部门批准并取得办学许可证,且教师需具备教师资格证。
学科类培训违规以营利为目的开展学科类培训(如补习班),无论是否取得办学资质,均属违法。
超范围经营以教育名义开展非教育服务(如宗教宣传、医疗健康等),可能涉及诈骗或非法经营。
利用教师身份违规在职教师在未获批准的情况下办班,或利用职务之便获取教学资源,均属违法行为。
三、法律后果行政处罚 :可能面临罚款(最高10万元)、责令停业整顿等。
刑事责任 :若涉及诈骗、虚假宣传等犯罪行为,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民事责任 :需赔偿学员损失。
四、建议若计划开展培训项目,建议:
确认培训性质(营利/非营利)及类别(学科类/非学科类);
取得相关资质(办学许可证、教师资格证);
遵守《教育法》《教师法》等法律法规,避免以营利为目的开展教育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