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家政策规定,学科类培训机构转为非营利性机构需满足以下要求:
一、政策背景与法律依据 政策强制要求自2021年7月起,全国范围内所有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必须转为非营利性机构,且不得再开展学科类培训业务。
法律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及《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非营利性机构不得取得办学收益,所有结余必须用于办学。
二、具体转型要求 终止营利性活动注销原有营利性机构主体或变更许可范围,剥离学科类培训业务。
停止向出资人、成员分配利润,禁止以任何形式获取经济利益。
修改机构性质更改机构章程,明确非营利性性质,完善内部管理制度。
办理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取得非营利性机构资质。
遵守政策规定实施“双减”政策,制定并执行消课计划,确保课程安排在周一至周五晚上且不超过20:30。
学费存入银行托管账户,与消课计划匹配,实现动态监管。
严格退费管理,无条件退还未消费课程费用,不得存在退费纠纷。
三、操作流程与注意事项 申请与审批向教育部门提交申请材料,包括修改后的章程、消课计划等。
经教育部门审核通过后,办理非营利性机构登记。
财务与税务调整学费结余按比例提取发展基金(非营利性10%、营利性25%)用于办学。
享受与公办学校同等的税收优惠政策。
风险提示转型后机构失去原有投资回报,且需承担更多政策合规成本。
建议提前规划资金用途,避免因政策调整影响运营。
四、补充说明 非营利性机构限制 :① 不得向出资人分配利润;
② 不得从事营利性活动;
③ 必须接受财政和民政部门监管。- 时间节点 :
北京市要求2021年底前完成登记,其他地区需参照类似政策执行。
综上,学科类培训机构转非需依法依规完成机构性质变更、政策合规调整及财务规范,建议提前咨询专业机构以确保合规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