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培训期间不支付工资属于违法行为,具体分析如下:
一、工资支付的基本法律要求 劳动关系确立即需履行支付义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三十条,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必须按劳动合同约定和国家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
最低工资标准限制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且不得以完成培训任务作为不支付工资的条件。
二、培训期工资支付的具体规定 培训期间工资发放的合法性培训期属于劳动关系存续期间,用人单位不得以培训未完成为由拒绝支付工资。若以完成培训为条件不发工资,可能被认定为劳动合同无效。
特殊情形的工资计算若劳动合同明确约定按完成培训发放工资,且该约定不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则可按约定执行。
但若仅约定服务期而未实际履行,可能被认定为无效条款。
三、违法不付工资的法律后果 行政投诉与赔偿劳动者可向劳动行政管理部门投诉,要求限期支付工资,并可要求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50%-100%支付赔偿金。
刑事处罚用人单位恶意拖欠工资(如转移财产、逃匿等),可构成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四、维权建议 收集证据保留劳动合同、工资条、培训记录、银行流水等,证明劳动关系及工资未支付事实。
法律途径可向当地劳动仲裁机构申请仲裁,或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支付欠薪及赔偿金。
综上,培训期间不支付工资不仅违反劳动法规定,还可能引发法律风险,建议劳动者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身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