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劳动法律法规,培训期间是否发放工资需根据具体情况判断,但总体原则是 应当发放 。以下是具体分析:
一、培训期间工资发放的法律规定 劳动关系建立即需发工资劳动者入职当天即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无论是否进行培训,均需按实际出勤发放工资。
试用期工资标准若培训期间处于试用期,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80%,且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专项培训与服务期协议若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专项培训费用并约定服务期(如《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二条),则需遵守服务期约定。但服务期协议不影响按正常工资调整机制提高工资,且劳动者提前解除合同无需退还培训费用。
二、特殊情形说明 培训协议条款的效力若劳动合同或培训协议中明确约定“培训期间不发放工资”,该条款可能被认定为无效。因为工资是劳动者的基本权利,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未建立劳动关系的情形若用人单位以“培训”为由拒绝用工或未签订劳动合同,则可能不构成劳动关系,需结合实际情况判断。
三、维权建议保留证据 :工资条、银行流水、培训记录等均为维权依据。
协商解决 :与用人单位协商未果时,可通过劳动仲裁或诉讼维权。
综上,培训期间通常需要发放工资,但需注意合同条款的合法性和工资标准的合规性。若遇不合理约定,建议通过法律途径维护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