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机构发布信息是否违法,需根据信息内容是否违反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判断。以下是具体分析:
一、常见违法情形 虚假宣传与保证性承诺若培训机构发布“包通过考试”“保证升学”等明示或暗示效果保证性承诺,或利用学员、教师名义作推荐、证明,可能违反《广告法》第二十四条。例如:
"原价6000元课程,团报每人仅需399元"(如未实际销售)
"300元广告费换来专业教师团队"(暗示教师资质)
利用资质或名义作证明未经批准使用科研单位、学术机构、行业协会等名义,或冒用教师、受益者形象宣传,属于违法行为。
针对未成年人的特殊限制广告中若涉及未成年人,不得含有劝诱家长购买服务的内容,否则可能触犯《广告法》第六条。
超范围经营宣传未取得相关资质证书(如《办学许可证》)却发布培训服务广告,或宣传超出许可范围的内容,属于违规行为。
二、合法宣传要求内容真实性 :需客观、准确描述培训目标、内容、师资等关键信息,并报审批机关备案。
避免诱导性用语 :不得使用"快速成功""专家推荐"等夸大性词汇。
未成年人保护 :不得通过广告向未成年人传递商业利益关联。
三、法律后果行政处罚 :违规广告可能被市场监管部门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罚款(如1000-1万元)。
民事责任 :若涉及虚假宣传,可要求培训机构赔偿损失。
刑事责任 :情节严重时(如诈骗),可能涉及刑事责任。
四、建议与维权途径核实广告内容 :注意区分"事实陈述"与"效果承诺"。
保留证据 :保存广告截图、合同、支付凭证等,便于维权。
及时投诉 :通过市场监管部门或消费者协会投诉,要求查处虚假广告。
综上,培训机构发布信息需严格依法合规,否则可能面临多方面法律风险。建议加强自律,避免因小失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