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培训机构费用是否违法的问题,需结合培训类型和收费方式综合判断,具体分析如下:
一、学科类培训收费限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及“双减”政策规定:
学科类培训禁止占用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 ,寒假期间任何形式的学科类培训均属违规;
收费上限 :单次收费不得超过5000元,且不得以充值、次卡等形式变相收取时间跨度超过3个月或60课时的费用;
收费规范 :需使用公示的预收费资金监管账户,禁止个人账户收费,鼓励“先学后付”模式。
若违反上述规定,机构可能面临罚款、责令停业等处罚。
二、学历提升类培训收费合法性合理收费原则 :根据成人高考、自学考试等学历提升项目的成本和当地物价部门规定收取费用是合法的;
收费差异 :不同省份、院校收费标准存在差异,需以官方文件或机构资质为准;
违规行为 :若存在多收费、乱收费(如高于物价部门定价)或以培训为名变相收费,则可能涉及违法。
三、其他注意事项劳动合同条款 :培训机构与学员或监护人签订的合同应使用教育部示范文本,明确服务内容、退费规则等;
权益保护 :若以培训为名要求缴纳费用,可拒绝交纳,已缴费用可要求退还,并可通过劳动部门举报或仲裁维权。
综上, 学科类培训收费若超出法定限额或违反假期规定则违法 ,而学历提升类培训在合理范围内收费合法,但需注意收费透明性和合同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