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升学

小升初/初升高/高考志愿/职校招生

培训机构承诺是真的吗

关于培训机构承诺的真实性问题,需结合具体承诺内容、机构资质及监管政策进行综合判断。以下是具体分析:

一、常见需谨慎的承诺类型 考试通过保证

若机构承诺“包过考试”或“保过班”,则可能涉及合同欺诈。根据《民法典》诚信原则,此类承诺若以虚假宣传或隐瞒重要信息为前提,则合同可能被认定为无效。

就业保障承诺

承诺“包就业”或“内招”等就业服务属于违规宣传。教育部门明确禁止以培训成绩作为升学或就业依据,且此类承诺可能涉及虚假就业协议,导致消费者权益受损。

二、法律风险提示

合同效力问题 :若机构承诺违反《民法典》强制性规定(如虚假宣传、欺诈),合同可能被判定为无效,消费者可要求退款。

经营风险 :此类机构可能因未实际提供约定服务而面临行政处罚,甚至承担刑事责任。

维权难度 :部分机构可能采取“跑路”或“集体维权”等手段逃避责任,导致消费者维权成本较高。

三、建议与防范措施

核实机构资质 :选择有合法办学资质、良好口碑的机构,避免轻信“皮包公司”。

审慎签订合同 :要求明确培训内容、服务范围及违约责任,对“包过”“包就业”等模糊条款保持警惕。

保留证据意识 :签订合同时留存录音、录像等证据,便于后续维权。

警惕高收益宣传 :若机构宣传“高通过率”“低投入”等,需结合自身情况理性判断。

四、相关规范依据

《民法典》规定,一方以欺诈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集体利益或他人合法权益的,合同无效。

教育部明确禁止培训机构以培训成绩作为升学或就业依据,违规者将面临吊销资质、罚款等处罚。

综上,培训机构若作出考试通过或就业保障等承诺,需结合实际情况审慎评估其真实性,避免因轻信承诺而陷入法律风险。

人人升学
小升初/初升高/高考志愿/职校招生
加入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