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高不能学历史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招生规模萎缩 :随着教育结构的调整,历史专业的招生规模逐渐缩小。许多高职院校,特别是非师范类的高职院校,不再设置历史学专业。例如,在2006年教育部启动的“百所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工程”中,前三批入围的109所高职院校均未设置历史学系。
专业设置与定位 :职业高中(简称职高)的定位主要是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其专业设置更侧重于实用性强的科目,如计算机、建筑、电子商务等。这些专业更符合当前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因此,历史专业在职业高中的设置中并不常见。
教育资源分配 :教育资源有限,学校需要在不同的专业之间进行选择。由于历史专业的市场需求相对较小,学校可能会将更多的资源投入到其他更为热门或实用的专业中,从而减少或取消历史专业的设置。
学生兴趣与职业规划 :部分学生可能更倾向于选择与未来职业直接相关的专业,而对历史专业的兴趣不高。此外,历史专业的就业前景相对较窄,这也可能影响了学校和专业设置。
历史教学的现状 :当前历史教学并不“景气”,在职高更是根本不开历史课。笔者认为这是不利于职高生的成长的。历史教学也是德育的一部分,通过历史知识中人格教育的素材的挖掘,可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人格教育。然而,由于历史专业的市场需求相对较小,学校可能会将更多的资源投入到其他更为热门或实用的专业中,从而减少或取消历史专业的设置。
学科研究较为狭窄 :历史学专业侧重于历史研究,学科研究范围较窄,与其他学科交叉较少,不利于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多元化发展。
教师需求不旺,招生过多 :历史学教师需求不旺,但招生过多,导致毕业生供过于求。
学科特点 :历史学专业属于基础性学科,需要长期深入的研究和学习,对于一些人来说可能会感到枯燥乏味,缺乏兴趣。
新高考政策影响 :新高考政策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历史学科相对其他学科更注重记忆和理解,缺乏实践性,导致一些学生和家长选择不选历史。
社会需求与实用性的矛盾 :历史学虽然重要,但不能为社会生产提供直接动力,且需要充足的人生阅历才能学好,这使得其普及性和实用性受到限制。
综上所述,职高不能学历史主要是由于招生规模萎缩、专业设置与学校定位、教育资源分配、学生兴趣和职业规划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