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升学

小升初/初升高/高考志愿/职校招生

虚假培训就构成诈骗吗

虚假培训是否构成诈骗,需根据具体行为特征和法律后果进行判断,具体分析如下:

一、诈骗罪的构成要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罪需满足以下三个核心要素: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行为人需具有明确的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主观意图。

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

通过编造虚假信息或故意掩盖真相,误导受害人。

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

诈骗金额需达到法律规定的“数额较大”标准(通常为当地经济水平的一定倍数)。

二、虚假培训与诈骗罪的关系 可能构成诈骗的情形

若培训机构以“无需货源”“快速涨粉”等虚假宣传诱导缴费,且存在以下行为之一:

损害商业信誉或商品声誉;

使用“内部调整”“政策变动”等话术逃避退费责任;

要求额外支付费用或引诱投资返利,则可能构成诈骗罪。

不构成诈骗的情形

仅存在虚假宣传但未采取进一步欺诈行为(如不直接骗取财物、不涉及大额财产转移)时,通常不构成诈骗罪,可能属于民事纠纷或行政违法行为。

三、法律后果差异

诈骗罪 :根据金额大小,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并处罚金;

民事纠纷 :可通过民事诉讼要求退费,但需承担违约责任。

四、防范建议

警惕“零门槛”宣传 :无资质机构常以“轻松月入过万”等话术诈骗,需核实机构资质;

核实退费流程 :正规机构退费会原路返还,若要求额外支付则需谨慎;

保护个人信息 :不扫描未知二维码、不下载不明APP,避免泄露财产信息。

综上,虚假培训是否构成诈骗需结合行为手段、金额及后果综合判断,建议遇到类似情况及时向监管部门或公安机关举报。

人人升学
小升初/初升高/高考志愿/职校招生
加入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