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聘骗局中的岗前培训很可能构成违法行为 。具体来说,这类行为可能涉及以下几方面:
诈骗行为 :招聘骗局往往以高薪、培训等承诺为诱饵,实际上却要求支付高额费用,如“岗前培训费”、“实习保证金”等,并承诺培训结束后会返还费用,但实际上并不履行这些承诺。
如果招聘单位在培训期间向参与者收取过高的培训费用,或者承诺培训结束后会确保他们得到高薪职位,而实际执行时却无法满足这些诺言,这种行为被视为明显的欺骗行为。
违反劳动法律法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用人单位在招聘过程中不得要求劳动者支付各种形式的费用,包括培训费、工装费、体检费等。
如果用人单位在未取得相应许可的情况下,通过招聘广告吸引求职者,并以入职需具备从业资格证书等理由,要求求职者支付培训费用,这种行为可能涉嫌违反《就业促进法》和《民办教育促进法》。
构成诈骗罪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如果以招聘为幌子进行培训骗局,且涉案金额达到诈骗罪的定罪标准(如三千元人民币),则可能构成诈骗违法案件。
建议 :
求职者在面对招聘骗局时,应保持警惕,不要轻易相信高薪、培训等承诺,避免支付任何费用。
在入职前,务必签订正规的劳动合同,明确薪资、岗位、工作内容等条款,确保所有承诺都有书面记录。
如果发现被骗,应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并提供相关证据,以便追究法律责任。